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,如何正確做好個人防護是全民關注的問題!正確地選用和佩戴口罩是減少“病原體”暴露,降低感染風險的重要手段。陽普醫療提示您準確識別及有效使用口罩。
口罩林林總總,如何正確選擇?
常見的口罩有以下幾種:
不是所有的口罩都管用,只有醫用外科口罩、特定級別的防塵口罩或防霾口罩才能真正起到有效防護作用!
醫用外科口罩
遵循醫藥行業標準(YY0469-2011醫用外科口罩)生產的,通常為三層立體網狀設計,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、過濾層、舒適層。 購買時請注意,應當選擇外包裝上明確注明“醫用外科口罩”字樣,切莫與一次性醫用口罩搞混了!
醫用外科口罩
醫用一次性口罩
防塵口罩
防止或減少空氣中粉塵進入人體呼吸器官的個人保護器具。為了與醫用口罩進行區分,通常也稱“工業用口罩”。工業用口罩與醫用口罩的主要區分在于工業用口罩通常無防水層。2009年8月1日開始執行的國標GB2626-2006(《呼吸防護用品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》)將防塵口罩分為三個等級:KN90,KN95,KN100;KN系列分級標準是針對5微米以下(0.075微米以上)的非油性顆粒物阻隔效率,KN90、KN95、KN100對應的過濾效率分別為:90%、95%、99.97%。若按照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院(NIOSH)檢測標準,按濾網的材質分為N系列、R系列和P系列三種: 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,可用來防護非油性懸浮微粒;R代表Resistant to oil,可用來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懸浮微粒;P代表oil Proof,可用來防護非油性及含油性懸浮微粒。按對非油性的顆粒的阻隔效率,分為:95等級,表示最低過濾效率為95%;99等級,表示最低過濾效率為99%;100等級,表示最低過濾效率為99.97%。即傳說中的N95型口罩是一種通稱,指符合N95檢測標準并通過NIOSH審查的口罩產品。
防霾口罩
曾經也被稱為PM2.5口罩,是指能有效過濾PM2.5微粒的口罩,口罩的密閉性決定了濾過懸浮顆粒分子能力。
-
普通級:沒有消毒,可能含有致病物質,僅適用于防塵、防顆粒。
-
消毒級:僅殺滅病原微生物,仍有其它微生物滋生,僅用于普通場合。
-
滅菌級:殺滅所有微生物,達到無菌狀態,適用醫療衛生及公眾場合。
據報道新型冠狀病毒的直徑約為0.1um,但因為其需要附著在唾液等飛沫上,所以其空氣動力學直徑要大于2.5um。
從上述口罩阻隔效率分級標準來看,醫用外科口罩、非油性顆粒物阻隔效率達到90%的防塵或防霾口罩均能有效預防病毒飛沫傳播!
如何準確佩戴口罩
并不是只要套上口罩,就可以萬事無憂,還應保證正確佩戴口罩。
戴口罩時應做到:
確:確定口罩完整性,有破損的口罩不可再使用。注意口罩的正反面以及上下方向,一般有顏色的一面應向外,有金屬條沿的應朝上;
罩:鼻子、嘴巴、下巴均須貼緊罩好;
貼:有金屬條沿的應沿鼻梁兩側用手壓緊,確保緊貼。

口罩的保存
口罩的儲存環境:絕大部分的口罩,確保其儲存于干燥的室內環境中,存放于專用的醫療箱中最佳,若無醫療箱,最好使用具有防潮功能的儲物箱。
保質期:口罩是有保質期的,用口罩不拆封的話,保質期一般是三年。定期更換濾片,每個濾片原則上可使用一周。若使用的是滅菌的口罩,還要注意滅菌的效期!
如果是已經拆封的口罩,則最好參照口罩包裝上的建議,定期更換為宜!
口罩的丟棄
使用后的口罩,攜帶有大量唾液、粉塵等,甚至可能攜帶有致病性細菌或病毒!
請警惕這類口罩相關的污染源!
建議大家不要隨意丟棄!如有條件,請在丟棄前先用開水燙一下,或者定點安全焚燒。
至少做到丟棄前將口罩撕碎,以防不法商販進行口罩的二次回收和販賣!
溫馨提示
1. 一旦自身覺得不適,即刻就醫,避免殃及其他家庭成員及周邊的親朋好友;
2. 口罩并不能完全杜絕病毒侵擾,請大家主動遠離復雜環境;
3. 外出后進入家門時注意洗手、換衣服;
4. 室內保持通風良好,定時消毒;
5. 避免與老人孩子的口對口、口對臉的親密接觸。